听老同志畅谈“番外”故事
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
《习近平在浙江》采访实录连载以来
在浙大城市学院的退休教职工中
掀起了学习的热潮
他们结合学习畅谈体会
循着回忆
走进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
讲述起记忆里的“番外”故事
钱觉寿
回望这些年浙江的发展,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乡村的变化。
2003年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、亲自部署、亲自推动,启动实施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(以下简称“千万工程”),由此开启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大行动序幕。自那以后,省委和省政府始终践行习近平同志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重要理念,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“千万工程”,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。
浙江的“千万工程”以“三改一拆”、“五水共治”、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”等为抓手,从人居环境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建设起步,不断拓展建设内容,形成了整体推进“打造全省美丽乡村”建设的格局。一大批“脏乱差”的村庄变得“水清、路平、灯明、村美”,农村面貌焕然一新,造就了万千“美丽乡村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,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,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,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。浙江的各级领导分级落实,推动浙江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工作扎实有效。
目前,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,卫生厕所覆盖率98.6%,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%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、无害化处理率97%,村庄净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,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,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。“千万工程”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、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,农村已成为现代城里人羡慕和向往的休闲旅游之地。美丽乡村的建设带动了农村新一轮产业的发展,农业游、乡村旅、民宿业、农家乐等一大批农村新业态的掀起,开启了新一轮乡村振兴之路,为我省早日实现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徐波
通过对《习近平在浙江》采访实录的学习,我回想起了16年前参与总结提炼浙江精神的往事。
记得在2004年5月,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全省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理论界开展“浙江精神”研究,并在此基础上征集理论文章。当时我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宣传部门工作。看到论文征集通知后,我递交了自己的作品——《“浙江精神”新意初探》。论文被成功录用并被收录进论文集《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》。收到样书后我意外地发现,论文集的统领文章是习近平同志的《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》。论文集出版后不久被国家图书馆收藏。
“浙江精神”源于“历经千辛万苦,说尽千言万语,走遍千山万水,想尽千方百计”的“四千精神”。2000年,浙江理论界概括出的“浙江精神”为十六个字:“自强不息、坚韧不拔、勇于创新、讲求实效”。2006年,在习近平同志倡导下,浙江精神被提炼为十二个字:“求真务实、诚信和谐、开放图强”。改革开放以来,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升华和完善。
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期间,确定浙江大学作为他的工作联系点,先后18次来校调研指导。2006年9月27日,他在紫金港剧场,给在杭高校的学生代表作了题为《继承文化传统 弘扬浙江精神》的形势政策报告,勉励浙江青年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,学习浙江精神、感悟浙江精神、实践浙江精神、弘扬浙江精神,做浙江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。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,我坚信,浙江精神必将在新一代浙江人身上与时俱进,发扬光大。
潘克宇
我于1999年由浙江大学调入城市学院,是建院初期的32位员工之一,亲身经历了学校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的整个过程。
2015年,学校安排我参加校史整理工作,我与同事们一起全面回顾和梳理了学校的发展历程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“依托浙大、立足杭州、服务浙江、面向全国”为办学宗旨,可以说学校是跟随着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发展进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,尤其是习近平同志主持浙江工作期间,明确提出了“八八战略”,这是一项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,在浙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,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在“八八战略”指引下,凭借体制机制优势,学校事业蓬勃发展,用5年时间实现了“千亩校园,万名学子”规模;又在20周年后,成为同类院校中“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列”的标兵。建院五周年之际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发来贺信,对学校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,希望学校充分发挥名校办学、政府支持和机制灵活的优势,抢抓机遇,加快发展,早日成为一所特色鲜明、质量优秀、充满活力的地方一流综合性学院。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希望成为了城院人奋发向上的工作动力。经过二十年的努力,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初现规模,具有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,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持续提升。2020年初,学校实现了从独立学院到公办本科高校的华丽转身,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。
徐萍平
通过对《习近平在浙江》的学习,我对于以下三点感触最深:习近平同志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情怀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,以及指导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眼光。
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讲话时说:“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没有人民群众,就没有我们的一切。”他爱民、亲民,始终心系人民,格外牵挂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的群众。在习近平同志的指导与帮助下,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发展农家乐等特色服务业,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,更是带动了山区农民致富。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信访工作,要求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主动下访,及时了解百姓疾苦,帮助化解社会矛盾。
习近平同志一到浙江,就马不停蹄地下基层调研,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浙江省情的“八八战略”,为全省未来发展与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。针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,习近平同志非常明确地提出产业升级的要求,议定了“三大产业带”发展规划。为推进“八八战略”和“三大产业带”规划的实施,还部署了“五大百亿”工程。
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,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,对浙江大学的发展提出了“育人为本、质量立校,师资为基、人才强校,发挥优势、特色兴校,服务社会、合作办学”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,并多次到浙江大学调研、做报告,与师生交流,用自己个人的经历及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,教育学生培养完整的人格,鼓励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,在投身国家建设中成就自己。
章雯燕
高山仰首,大海扬波。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,提出了“八八战略”,其中第八条是“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,积极推进科教兴省、人才强省,加快建设文化大省”。
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。浙江人杰地灵,文化发展底蕴深厚。“八八战略”提出以来,文化建设更是成为浙江发展中格外耀眼的篇章。文化惠民,德润人心。这些年来,浙江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力度,浙江是全国最早尝试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省份。
浙江为全省群众提供一流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环境,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由省至村的五级全覆盖。大学图书馆和省市图书馆连接,扩大读书服务范围,老师、学生是最大的受益人。
千秋基业,人才为先。浙江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,这些年来优势尽发。据悉,至2020年末,浙江培养的两院院士人数已经超过400,在全国名列前茅,人才集聚,令人骄傲。
借着科教兴省的东风,浙大城市学院在2020年转设为公办本科高校。作为浙江人,我们要秉持浙江精神,干在实处,走在前列,勇立潮头;作为城院人,要秉持求是精神,认真学习,努力拼搏,争创百强,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同志“八八战略”指引的方向一直走下去。
部分文字 / 孙亚飞
今日编辑 / 郭润历
责任编辑 / 郭佳
出品
投稿邮箱
xcb@zucc.edu.cn
为ZUCC点个赞!告诉大家你在看!